新闻中心
NEWS
|
从海平面到10万米高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都是21%,为啥在高原就会缺氧?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在人体的各个内脏器官中,脑需要氧气最多,大约消耗吸入体内氧的20%,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耗氧3.3毫升。如果气压降低,大气氧分压和肺泡氧分压也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也下降,人体即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人们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山时,由于气压降低,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晕、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缺氧反应,严重时还会出现肺水肿和昏迷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病。当气压降低至240毫米水银柱(相当于8500米高处的气压),体内氧的储备降至正常时的45%,就会有生命危险。 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