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吸氧会上瘾?家庭保健吸氧存在的误区!1、吸氧不会引起成瘾性 所谓成瘾性包括了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二种情况,精神依赖指服用某种药物后的变态渴求并从中获得变态快感;躯体依赖指反复服用某种药物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需用该种药物持续维持以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的“戒断症状”。氧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氧是人一生中需要不断从空气中摄取的物质,吸氧时既不带来什么特殊的快感,停止吸氧后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它改善的只是缺氧症状,所以吸氧不会成瘾,不会造成依赖。 2、吸氧不会轻易引起氧中毒 不但是纯氧,只要氧浓度高于21%、超过一定安全时限时确实有中毒的可能,但吸多少氧算过量呢?大家并不清楚,吸氧有其安全时间界限,决非大家想象的吸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会马上中毒,更有甚者认为吸几口纯氧就会中毒,存有吸氧恐惧心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一般认为普通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0%~40%),连续吸氧10 天左右,面罩吸纯氧(氧浓度100%)连续吸8小时左右,有可能发生氧中毒。此外,氧中毒的发生除与吸氧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当时的身体状态、年龄、情绪、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家庭吸氧或医院常规吸氧治疗远在安全范围之内,是不会引起氧中毒的。 3、吸氧并非只适用于生命垂危者 缺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纠正缺氧是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改善缺氧呢?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扩血管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 (2)输血:通过输血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加了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3)药物:通过增加氧在体内的利用率改善缺氧。 (4)人工冬眠: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耗氧,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5)吸氧:通过吸氧增加氧的摄入量,从而直接增加了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缺氧,可以说吸氧是最直接、最经济、最快速、很少负作用、一种切实可靠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吸氧观念,认为人只有生命垂危时才给予吸氧治疗,其实不然,氧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我们可以把其当作药物对待,以冠心病为例,口服扩血管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吸氧则是直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缺氧,途径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缺氧,如果采取“常压密闭面罩吸氧(便携式高压氧)”,除结合氧外主要增加的是溶解氧量,体内氧含量比吸空气增加了4.8倍,比普通鼻导管吸氧增加了3.0倍左右,单一从改善缺氧的角度看比药物来的更直接、更快,药物不可能使血流量增加3~4倍,如果坚持每日吸氧10~15分钟,对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